中商情报网讯:海洋工程装备是专门用于海洋资源开发、利用和保护的工程技术装备,最重要的包含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、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和海洋浮体结构物三大类。近年来,我国慢慢地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,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、持续、协调发展,行业发展迅速。
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上游为海洋工程装备基础,包括主要材料(钢材、铝合金等)、船用涂料(醇酸漆、氯化橡胶漆、环氧漆等)、配套部件(电子元器件、锚链、动力系统、采钻系统、压载水系统、舱室设备等)、海工装备设计;中游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,包括资源调查勘察设备、钻井平台、生产平台、海洋工程作业船及辅助船等;下游为工程总包及应用服务,包括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总包、海洋能源开发工程建筑、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、海上油田开采、油田工作及辅助性工作等。
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以上游材料与核心技术为基础(如耐腐蚀钢材、智能动力系统),中游装备制造为核心(钻井平台、作业船等),下游工程服务(油气开发、海上风电)推动产业落地。产业链发展依赖材料升级(如轻量化铝合金)、装备智能化(自动化采钻系统)及绿色技术应用(环保涂料),未来深海资源开发与海洋能源转型将驱动全链条协同升级。
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回升,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,中国钢材产量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钢材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预测报告》显示,2024年中国钢材累计产量达139967.4万吨,较上年增长1.1%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,2025年中国钢材产量将达到140552.4万吨。
中国钢材企业众多,规模不一。在国企央企中,宝武集团、河钢集团、鞍钢集团、首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。而在民企中,沙钢集团、建龙集团、敬业集团等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。具体如图所示:
我国是铝合金生产大国,近年来我国铝合金产量稳步增长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铝合金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研究预测报告》显示,2024年中国铝合金产量达1614.1万吨,同比增长9.6%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,2025年中国铝合金产量将增至1772万吨。
中国铝合金行业涌现出了一批重点企业,它们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。最重要的包含忠旺集团、AAG亚铝、兴发铝材、凤铝铝业、坚美铝材等。具体如图所示:
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整体呈现市场规模大、上涨的速度快的特征,市场规模增长显著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预测研究报告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约为171760亿元,同比增长15.06%,2024年约为182943亿元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,2025年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至197000亿元。
中国电子元器件公司竞争呈现出公司数多、竞争非常激烈的特点,中国电子元器件企业在中低端领域有一定优势但高端市场仍需突破。目前行业整合加速、头部企业不断的提高竞争力,同时面临着国产替代机遇与国际巨头竞争压力并存的局面。
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设计行业呈现技术密集化、全产业链整合与国际化竞争特征。头部企业通过核心专利布局(如深海耐压结构、模块化平台、智能码头系统)构建高壁垒,在可燃冰开采、海上风电、深海空间站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。行业深度绑定国家战略需求,通过装备+服务模式拓展全球市场,同时加速智能化(如VR选型、海底数据中心)与绿色化(如双燃料技术、氢能储运)转型,企业协同效应显著推动产业向高端设计服务升级。
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,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迅速增加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研究预测报告》显示,2024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,比上年增长9.1%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,2025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将达到1126亿元。
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研究预测报告》显示,2024年全球共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215座/艘、272.2亿美元,以金额计同比增加85.1%。从国内来看,中国订单金额保持全球首位,2024年中国累计承接106艘海工装备订单,总合同金额约116亿美元,占全球订单总量的42.6%,继续位居全球第一。
从成交的海工装备来看产品结构来看,海洋油气装备的主力地位依然稳固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研究预测报告》显示,2022年移动生产装备占比50%,建造施工装备占比36%,移动钻井装备占比7%,其余产品占比较小。
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,新要素、新动能驱动产业转型升级,装备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,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稳步增强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研究预测报告》显示,截至当前,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相关企业注册总量达到10.36万家,其中,2024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1.96万家。
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呈现高端化、智能化、全产业链整合三大趋势。技术端,深海钛合金、声呐通信、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突破加速国产替代;市场端,全球海工装备订单向中国集中,2024年国内承接订单占全球42.6%,深海采矿、海底数据中心等新场景驱动增长。挑战在于欧美高端设计垄断、核心配套设备依赖进口,以及深海作业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善。未来竞争将聚焦深远海装备自主化(如万米钻探船、采矿车)、绿色低碳技术(如氢能船舶、波浪能发电),以及“装备制造+数据服务”的生态闭环构建。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1.2万亿专项资产金额的投入推动3000米级超深水装备商业化,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1900亿元。
目前,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相关A股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,共12家。上海市共8家,排名第二。
近年来,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迅速,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4-2029年中国海上风电行业分析及发展前途预测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4331万千瓦,占全部累计装机容量的7.7%。
自然资源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实现增加值2194亿元,比上年增长5.7%,跨海通道、海洋油气、沿海港口及航道等多项重大工程稳步推进,绿色智能建设模式大范围的应用,海洋工程建筑业持续增长。
自然资源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实现增加值2542亿元,比上年增长5.8%。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力,深水高精度探测装备加快研发,产业数智化、低碳化加速推进,推动海洋油气产量规模持续提升,海洋原油、天然气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.7%和 8.7%。
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途研究预测报告》,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、产业情报、行业研究报告、行业白皮书、行业地位证明、可行性研究报告、产业规划、产业链招商图谱、产业招商指引、产业链招商考察&推介会、“十五五”规划等咨询服务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南美赛区积分榜:阿根廷31分高居榜首提前出线.77到5.67,谁把一只差点退市的股票拉涨了七倍?
都江堰马拉松期间酒店价格飙涨7倍,一晚1280元,市监局:提醒告诫,没法强制降价
杨瀚森21+9 洛夫顿遭驱逐&13+4+4+5失误 青岛力克上海取5连胜
泄露的三星 Galaxy Z Flip7 和 Z Fold7 配件揭示盖板显示屏发生变化
新视频展示了据称是黑色和银色的三星 Galaxy S25 Edge 的原型机
乐魔发布第二代 DigitalLIZA 胶片扫描匣,售价 528 元起
绿米发布 M100 智能网关:Zigbee&Thread 双协议,售价 159 元
上一篇:上海海关支撑高端船只海工产品出口 “蓝色引擎”动力更汹涌
下一篇:抓实学习教育促内蒙古农技推行再上台阶